揭秘吃瓜黑料:黑料吃瓜网zzttt与黑料社背后的故事

可自主研发的非标试验设备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

国家汽车淋雨试验标准规范辟谣:雨天新能源车不漏电真相大白

发布时间: 2025-07-04 | 作者:产品中心

  近日,一则关于“雨天驾驶新能源电动车会漏电触电”的传言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,引发部分车主的恐慌。对此,多地网警联合科普机构及行业专家迅速进行了辟谣,明确指出该说法纯属误导。他们强调,新能源电动车在设计、测试及使用过程中均严格遵循国家标准,雨天正常行驶并不存在漏电风险。

  据权威部门披露,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系统普遍采用IP67或更高等级的防水设计,能够完全防止灰尘侵入,并在1米水深中浸泡30分钟仍保持功能正常。根据国家标准《电动汽车安全要求》(GB 18384-2020),车辆必须通过100毫米深水域、时速20公里的涉水测试,行驶500米且无安全隐患方可上市。此外,动力电池还需符合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(GB 38031-2025)的浸水试验标准,确保在机械振动后仍具备防水能力。专家解释,IP67中的“7”表示电池包在极端浸水环境下仍能保持密封性,内部无渗水痕迹。

  针对充电安全问题,专家进一步解释:充电接口设计有绝缘密封圈和排水结构,防尘防水等级达到IP65,确保在小雨中充电安全无忧。充电枪在插入时处于断电状态,仅在车辆和充电桩完成安全检测后才会通电,从源头上杜绝漏电风险。然而,网警也提醒车主,在暴雨天气中应避免充电桩被积水浸泡或遭受露天雷击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室内充电站,以进一步保障充电安全。

  此次谣言的传播揭示了公众在新能源车技术细节上的认知盲区。实际上,电动车不仅在涉水性能上优于传统燃油车,还配备了多种保护机制,例如高压电源异常自动切断、密封结构抗盐雾腐蚀等,能够全面应对高湿、高压水喷淋等复杂环境测试。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“科学流言榜”指出,任何车辆在极端天气下通过深积水路段时均需谨慎,但主要风险在于行车安全,而非漏电问题。

  目前,网信部门已启动针对相关不实信息的专项整治行动,呼吁公众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新技术,切勿轻信未经核实的传言。专家建议,车主在日常使用中只需遵循手册规范,无需过度担忧“漏电”问题;如遇极端天气,合理规避即可。此次辟谣行动再次彰显了监管部门打击网络谣言、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的决心,同时也为新能源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理性的舆论环境。

Next: 汽车涉水国家标准是什么??国家汽车淋雨试验标准规范